景观系统的设计从一开始就融合在建筑与场地的整体设计当中,是打造海洋馆主题不可或缺的部分。整个景观系统从广场延伸到室内和屋顶,是与建筑相互依存共生的立体景观。广场的带状铺地和绿植和建筑平面轮廓共同表达‘水母’这一海洋精灵的主题,带状铺装结合休闲座椅和树木种植,是广场上可以休息的地方。
广场中央的喷泉造景和海洋雕塑构成鲜明的迎接姿态,并在夜间结合声光电设施营造活跃的氛围。广场其他的节点景观可以结合儿童娱乐设施,比如沙坑、旋转木马等游乐设施,广场成为当地人们的一处冬夏皆宜的,充满人气的公共场所。海洋馆设计的建筑内部为绕中央花园布置各个海洋主题展区,环绕中央花园的缓坡将访客由地面带到不同楼层,并终到达屋顶花园。屋顶区域是另一处热闹的所在,与首层的中央花园不同,屋顶的布置主要和三层的儿童互动体验馆呼应,为儿童打造一个空中的户外乐园。
海洋馆的设计跟一般的建筑有很大的区别,这种区别主要主要是因为它需要的设备和技术支持。海洋馆建筑有很大的一部分是被海洋馆设计的设备所代替,除了一般建筑需要的照明、通风、变电、冷却等系统外,主要的设备系统是水处理系统。
海洋馆的首层地面绝大部分被水体占用,如表演池、鲨鱼池、鲸鱼池、养护池、贮水池、消防水池等,并且各部分水体所要求的洁净度、温度、深度、成分等因素差异不同。而庞大的用于水处理的机械、电器系统,构成了海洋馆设备与技术的主体。
海洋馆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性建筑,虽然在我国为数不多,但由于投资巨大,运行费用高,自然风险也大,所以各地在做海洋馆设计时,要慎重,不要贪多、图大。
水族馆很早就实行生态展示并不是基于美国的动物园所提倡的崇高理念与理论。它的理由是:要在水族馆中 饲养生物,就必须在创造“水中”这个条件与环境上下许多功夫; 实际上,水族馆的生物比动物园的生物要朴 素得多,为了让它们看上去更有魅力,也必须在展示方法上更下工夫。
比如说,旧大分海洋生物宫水族馆(现在的“海蛋”)在1964年开发的回游式面包圈型展缸。洄游鱼类在 宽广的大海里朝着海流的方向,无止境地游动。而面包圈型展缸通过在无止境的展缸中掀起水流而再现了这一环 境。多亏了这个展缸,我们可以看到洄游鱼类那聚集成群,向同一个方向游动的原貌。